雄安新区发现当地最早城址遗存

2024-11-22 22:58:25 609阅读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3日

新华社石家庄1121日电(记者龚璟璐)21日,记者在京津冀三地考古机构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燕文化考古雄安对话交流活动上了解到,位于雄安新区境内的南阳遗址已基本确认其主体文化面貌为东周至汉代的燕文化,南阳遗址是迄今为止雄安区域发现最早的当地城址遗存,遗址内已发现的一大一小两座战国城址的布局和建筑方式日渐清晰,为研究燕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遗址内大城的西城门、南城门位置已得到确认,并发现了城门附属道路。在遗址西北部1600米处的墓葬区发掘中,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均有典型的燕文化特征。墓葬和城址的并存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南阳遗址的年代和遗址性质。

雄安新区发现当地最早城址遗存

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燕文化考古雄安对话交流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龚璟璐 摄

此外,两座城的建筑方式也有进一步发现。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傅永超介绍,大城城墙下有基槽,基槽底部有两条倒梯形小的基槽,而小城城墙下没有基槽,城墙内外修筑护坡以加固。此外,大城的北城垣利用了小城的南城垣,在小城的南城垣基础上夯筑而成,表明大城时代上略晚于小城。

遗址内一大一小两座城址的发现,不仅为白洋淀地区东周、汉代城市起源、形成、发展等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载体和范例,而且推进了该地区先秦时期生态环境演变、人与生地互动关系的研究工作。傅永超说。

燕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南阳遗址是燕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南阳遗址群则是燕文化孕育、发展、壮大、衰落过程的重要见证。

南阳遗址是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化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探索其城市聚落演变与生态环境互动过程、生业发展模式,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负责人雷建红说。

20175月,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揭牌。在这座未来之城,历史遗存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尊重。海岳大街原定规划线穿越南阳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根据文物部门意见,海岳大街调整了路线设计,完全避让了南阳遗址。

雄安新区发现当地最早城址遗存

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燕文化考古雄安对话交流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龚璟璐 摄

截至今年上半年,雄安新区境内已开展专题考古10项、基本建设考古23项,勘探面积68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万多平方米,出土文物4000余件,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63处,其中包括8座古城遗址。

.portal{background: #f8f8f8; padding: 10px; border-radius: 5px;line-height: 24px;}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mk体育在线官网直播平台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